健身不熱身,堪比自殘?
每天都在說熱身的重要性,然而還是有小夥伴忽略瞭熱身運動。講真,不做熱身,那你還不如不要健身!這種行為堪比自殘!你知道熱身有哪些關鍵性作用嗎?
1、生理學角度
- 可增加肌肉收縮時的速度和力量。可改善肌肉協調能力。可預防或減少肌肉、肌腱韌帶的傷害。在耐力性運動項目,可以加快喘氣後恢復正常的呼吸的速度。可以改善肌肉的黏滯性。血紅素和肌蛋白結合和釋氧的能力增強。代謝過程改善。血管壁阻力減少。神經感覺受納器的敏感度和神經傳導速度可因體溫適當地提升而獲得改善。體溫上升,可以刺激血管擴張,使活動部位的局部血流增加;血液的流速和流量隨肌肉溫度上升而增加,能源的供輸和代謝物的排除,因而改善。
2、心理學角度
熱身可使運動者產生積極的心理作用,從而影響運動成績表現。此外運動者對自己也會更有信心,同時可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
3 、熱身運動與傷害預防
冰冷的肌肉中,肌血流不佳,但經熱身運動後,肌血流增加,可改善肌肉黏滯性及關節活動范圍,進而肌腱、韌帶和其它結締組織的伸展性也隨之提升,這對一些特別需要關節活動的項目至為重要。
熱身運動後,因體溫升高,可改善身體的「柔軟性」。
伸展運動應在熱身運動後實施,以獲得最佳效果,因為在體溫相當低的情況下,結締組織一旦過度伸展,極可能發生傷害;在合宜的時機實施伸展運動,可減少因肌肉伸展而引起的傷害。
4、熱身運動的適當強度
熱身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必須因個人體能情況而異,也必須因項目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在寒冬時熱身運動應增加。且為瞭維持上升的體溫,必須依賴衣物保溫。相反的在夏天裡或長距離項目,太多的「熱身」效果,可能因體溫過度上升會影響運動能力,反而得不償失。
一般來說,身體微微出汗,便可以結束熱身運動,也可用心跳次數做為熱身運動結束的標準。
除瞭通過慢跑的方式增加核心溫度以外,還需要一些動態的熱身環節來增加關節的活動度,以及關節的潤滑度。
比如在肩部肌肉鍛煉前,可以用以下3個動作增加關節活動度,以及促進關節滑液分泌。具體動作如下:
動作1:3-4組x15-20次
動作2:3-4組x15-20次
動作3:3-4組x15-20次
最後總結一下,健身不熱身,堪比自殘!所以,每次運動前都要記得做好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