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脂應該練什麼,才能提高減脂效率?
首先要明確,運動可以隨時隨地,關鍵在於你沒有一個運動的觀念,想要減肥是好的,但你有減肥減脂的堅持不斷的決心麼?大禹治水,我們治“肥”,努力就會成功!有一個導致減肥失敗的重大因素,可能80%以上的人都沒搞清楚,那就是:沒有局部瘦身這回事!
許多朋友會問:我想要瘦手臂、如何才能瘦肚子…你知道,這些問題共同的問題在哪裡?他們都想要局部瘦身!(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已經說瞭N百次,別著急!)
瘦身的原理很簡單,唯一方法,就是:讓體脂肪下降,讓肌肉量上升。其中體脂肪的分佈區塊,以腹部累積為最多,再來包含大腿外側、手臂、臀部等地區,也都是體脂會大塊累積的部位。
所以當你的這些部位胖都都時,其實代表的是:你的其他部位(當然包含內臟脂肪),可能也不瘦,你需要的是全身性的瘦身減脂,並加上肌肉的合成鍛煉,才有可能讓這些部位瘦下來。
換一個解釋方法,從實際經驗中可以證實,人體不可能練哪裡就瘦哪裡,脂肪要減少,就會整體全部位一起減少。
你可以回想看看,過往當變胖時,全身都會變胖吧!或許有些地方胖得多,有些胖得少,但不可能隻單胖某部位!
哪裡胖得多,完全取決於你的遺傳體型;同理當你變瘦時,也會全身一起瘦,或許某些部位瘦得多,某些部位瘦得少,一樣,這是取決於天生的遺傳體型。所以你可能看到一個胖胖的女生,但是她隻胖手臂和背部,腿還是又長又細又直,那就是她天生的遺傳體型。
另一個關於沒有局部瘦身的解釋,就是關於熱量。當你做局部運動時,整體能消耗的熱量很少,熱量消耗過少時,根本不足以抵銷你所攝取進來的熱量,自然也不可能變瘦。舉例來說,25萬個仰臥起坐所消耗的熱量,才可能抵消半公斤脂肪,所以想靠仰臥起坐來瘦肚子,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個最簡單的概念:你的運動,必須能大量的消耗卡路裡,並保存肌肉。(安全小提醒:如果你是個沒有運動經驗的人,或是很久沒運動瞭,啟動任何運動,都不能以過於激烈的方式執行!!)
包含腹肌的鍛煉,我也從來不是隻練腹肌位置,而是借由全身性的鍛煉,達到全身性的減脂目標,輔以核心肌群的強化,腹部線條很自然就會跑出來瞭。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呼喊著:如果你想要腹肌,就不能隻練腹肌的原因。
運動初學者,若沒教練的陪伴下,不建議做力量型間歇運動(或強度太高運動),請先以基礎心肺有氧訓練為主,並能持續心肺運動30分鐘以上後,才來考慮中高強度運動。
在學會如何在傢中,或是健身房安排自己的間歇訓練之前,要先瞭解,為什麼你選擇這樣做間歇運動?為什麼不用一定要做有氧?為何不單練手臂照樣能瘦蝴蝶袖?
減重減脂最基本的是:飲食及生活型態,運動隻占少部分時間!在飲食熱量及生活習慣能控制後,運動除瞭幫助瘦身,還有更多效果,可以增加體力,改變體態。
由於沒有局部瘦身局部減脂,因此運動能消耗更多熱量才會有利;局部運動隻能加強局部肌肉,但消耗熱量有限,如果局部運動強度又不夠,那就更浪費時間瞭。全身性運動通常都能消耗比較多的熱量,而導入間歇模式,可以避免無聊又能增加體能和消耗更多熱量,所以HIIT能夠廣為流行就是這個原因。
1、什麼是高強度間歇訓練?
就像之前分享的,真正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是有其嚴格定義的,一般大傢常做的,是HVIT或是VIIT,也就是高量間歇訓練或是多變強度間歇訓練,目的為訓練量大,休息時間偏少,強度高低交替進行做變化,時間可以是四分鐘到三十分鐘。
間歇訓練可以利用有氧動作方式,或是肌力訓練或是其他方式來進行,比如快慢跑交錯,單車快速及慢速交錯或是阻力高低交錯。但如果強度高低分的不明顯,便失去瞭間歇訓練的意義,無法有效在短時間內訓練體能,消耗更多熱量!
簡單來說,可以試試看沖刺一分鐘,中等速度跑三分鐘,所謂沖刺不是隨便沖刺,而是大概隻能快跑維持一分鐘的能力,接著也不要完全停下來或是非常慢用走的,用中慢速跑來做休息。
2、徒手間歇運動
如果是做徒手動作來安排間歇訓練,建議可以不同部位不同類型動作交錯來進行,比如下半身+上半身或核心。例如:深蹲加上棒式接著休息10秒到20秒再繼續,重復數回合或是設定一個時間內來做;你可以連續更多動作一起進行,比如連續三個動作:深蹲+平板變化動作+開合跳,或是俯臥撐+深蹲+引體(仰臥劃船),三個動作做完依照體能休息10-30秒,或是可以中間做個簡單的側蹲做動態休息;當然也可以連續四五個以上的動作連續,或是七八個或更多動作以上,每個動作20 秒,動作中間休息10 秒。
沒有一個很條條框框的方式,可以依照個人的體能去做調整動作多寡和休息長短,重要的是動作正不正確,節奏有沒有掌握,達到該有的強度。
交錯部位,可以避免某個部位太快力竭疲勞,比如用密集沖刺跑的方式進行,下半身肌群可能很快就疲勞瞭。當然要連續幾個肌力動作,都針對某個范圍部位來做訓練也是可以,比如深蹲完+原地跑+弓箭步+開合跳+側蹲,但是這樣方式就要有更高的身體素質及體能。
進階的方式,可以在間歇訓練加入不同方法,如更密集的沖刺動作或是高負重或是增強式訓練(跳躍),但是這些進階方式需要更多的運動經驗及技巧,還有體能。因此隻要懂得掌握運動強度,利用可用的工具,就能變化出全身都能鍛煉的有效運動。
間歇運動Q&A
1)間歇訓練是否可以每天做呢?
隻要體力夠,每天練是可以的,但會建議每天練不同的動作組合或是做不同類型的運動,比如今天是力量方式進行為主,明天是有跑步訓練方式為主。而適當的休息是好的,別忘瞭讓身體恢復。
2)各個部位是否需要每天練呢?
一般重訓或是健美式練法,每次訓練會個別集中在不同的部位訓練,比如今天以訓練手臂或是腿部為主,而小肌群至少需要48小時做恢復再進行下一次訓練。
做間歇訓練或是體能訓練,目的不是在針對局部肌肉去訓練,目的在於全身的運動量,以及全身動力鏈的出力發揮,增進體能,即身體功能還有在短時間內消耗更多熱量。當然還是會有肌肉酸痛疲勞的狀況發生,因此比較酸痛的部位就可以讓他休息,安排別的部位的動作組合來運動,或是做些不同類型不同強的的運動方式。
3)是否一定要做滿幾分鐘才有效呢?
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長期來說,進展功效會有限,而運動如果強度夠,其實時間不用長,就會有效果。這就要看目的是什麼:基本健康或是要求更多改變。
高強度的運動,由於強度高,其實沒辦法持續太長時間,如果能維持一小時以上,那強度就不算夠高,所以HVIT或VIIT,時間不會太長。所以以個人的體能來說,隻要強度夠,其實30-40分鐘內或更短時間就耗盡體力,就達到目的瞭。
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能做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先從基礎開始,建立基本體能,如心肺耐力,基本的移動性、穩定性跟動作訓練,之後再循序漸進挑戰更進階的方式,讓身體得到更多加強及功能和改變。
經驗來講,大部分的人做運動其實要註意的是姿勢有沒有正確,或是瞭解這個動作適不適合自己,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另外就是大部分的人自己運動容易對自己太好,沒有盡力,沒有達到該有的運動強度,相對的就可能無法達到運動期望。
飲食有控制、運動強度夠、運動規律,就會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