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42天一定要復查?過來人告訴你,很有必要!
“記得產後42天帶著寶寶一起回來做個檢查!”
新手媽媽離院時,醫生都會叮囑這樣一句話,這也讓不少寶媽感到困惑。剛生完寶寶的小燕最近疑惑是否要回去做這個檢查。
經過瞭帶娃的漫長第一個月,轉眼就快要到瞭醫生提醒的日子。可小燕感受瞭一下,覺得自己月子坐得還不錯,每天的飲食營養到位,自己的生理身體也都逐漸恢復中,似乎沒有什麼異常。考慮自己帶娃抽不出空,而自己身體也在正常恢復,於是覺得沒必要回去做產後42天的檢查瞭。
事實上,要看月子坐得好不好,產後身體恢復得好不好,光憑自己的判斷並不準確,一定要經過專業的的判斷——產後42天檢查。
| 產後42天檢查,做不做差別太大!
首先大傢要知道的是,產後42天並不是一定要在生完寶寶後的42天檢查,而是指生下寶寶後的42-56天,主要是進行母嬰健康檢查。
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段?
原因也很簡單,跟新手媽媽身體恢復情況有關。一般來說,媽媽在生完寶寶後,除瞭乳房外要哺乳,恢復會比較遲外,身體的其他器官要恢復到孕前狀態,一般需要6周左右。
一定要做這個檢查嗎?
分享個真實的案例:有寶媽沒有重視產後42天的檢查,生完寶寶後半年,一打噴嚏或咳嗽就漏尿,後來去檢查瞭才知道是盆底肌松弛的原因,而當時沒有抓緊時間治療和恢復。
所以產後42天的檢查很有必要。做這個檢查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明確身體恢復的情況,二是及時發現問題,早治療早受益。
但是,你不做檢查,醫生也不會強迫你回去檢查。反而,你回去做瞭檢查,醫生能發現很多恢復的問題,還能指導產後育兒、母乳喂養等,可以篩查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還能讓媽媽身體的恢復、心理狀態等都變得更積極。
另外,身體內部的恢復,其實我們是無法看到的,更無法通過感知反映出來,一定要進行全面的檢查才能知道。如果你偷懶沒有去做這個檢查,或是自我認為恢復得很好而不做這個檢查,那麼當意外發生時,很有可能後悔不已。
| 產後 42 天檢查,到底查什麼?
對於寶媽來說,產後42天的檢查主要檢查以下這幾項:
1、進行全身檢查,看身體各項指標是否正常。比如,體重、血壓、血糖、 尿常規等。
2、進行婦科檢查,檢查產道,瞭解宮頸的情況。如子宮及附件恢復情況;檢查陰道分泌物看是否還有惡露;檢查會陰、陰道及剖宮產傷口,確定傷口愈合的情況,有無感染等。看是否還有惡露。按壓宮底,瞭解子宮的復舊情況。
3、檢查盆底功能恢復情況。產後容易出現陰道松弛、漏尿、子宮脫垂等現象,進行盆底功能檢查,如發現盆底功能下降,可盡早進行預防,防止漏尿、子宮脫垂等情況的發生。
4、檢查腹部傷口。如果是剖宮產,還要檢查腹部傷口的愈合情況。
除瞭媽媽要做檢查外,產後42天也會對寶寶進行一些檢查:
1、瞭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比如進行體格測量,檢查身高,體重,頭圍,判斷是否存在營養,喂養問題,或者隱匿疾病;進行皮膚、四肢活動、心肺聽診,腹部觸診,外陰檢查等,排除器官性疾病;
2、進行神經系統項目檢查。如判斷寶寶的聽力、運動能力、神經反射等發育,判斷寶寶有沒有神經運動發育落後。
3、進行一般性詢問。如寶寶吃喝拉撒睡及精神狀態,是否有進行疫苗接種,進行黃疸檢測及大便顏色判斷。同時指導正確的喂養。
總而言之,產後42天的檢查,無論是對新手媽媽來說,還是對於寶寶來說都非常重要。給寶媽們一個小tips,在準備檢查時,提前幾天將存在的困惑以及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寫下來,這樣能讓你與醫生的溝通更順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