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dread歡迎您
抗心律失常藥的臨床分類有哪些呢
時間:2019-10-11 10:13:3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健康
心律失常不一定要服藥治療,壓迫眼球、按摩頸動脈竇、捏鼻用力呼氣等都屬於心律失常的非藥物治療方法。那麼,抗心律失常藥的臨床分類有哪些呢?
各種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各種心律失常雖然可以引起冠狀動脈血流降低,但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對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種心律失常都可以誘發或加重心肌缺血。快速心律失常時,血流量降低,腸系膜動脈痙攣,可產生胃腸道缺血的臨床表現,如腹脹,腹痛,腹瀉,甚至發生出血,潰瘍或麻痹。抗心律失常藥根據藥物作用的電生理特點可以將藥物分為四類,具體介紹如下:
Ⅰ類。阻斷心肌和心臟傳導系統的鈉通道,具有膜穩定作用,降低動作電位0相除極上升速率和幅度,減慢傳導速度,延長APD和ERP。對靜息膜電位無影響。根據藥物對鈉通道阻滯作用的不同,又分為三個亞類,即Ⅰa、Ⅰb、Ⅰc。
Ⅱ類。β受體阻滯藥,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所致的起搏電流、鈉電流和L-型鈣電流增加,表現為減慢4相舒張期除極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動作電位0相上升速率而減慢傳導性。藥物包括普萘洛爾、阿替洛爾、美托洛爾等。
Ⅲ類。延長動作電位時程藥,抑制多種鉀電流,藥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爾、溴芐銨、依佈替利和多非替利等。
Ⅳ類。鈣通道阻滯藥,包括維拉帕米和地爾硫卓等。
最後,提醒患者們,心律失常的治療,需要在實施各種療法的同時,加上自我治療,從而使疾病得到最佳的治療。
閱讀全文
上壹篇:慢性宮頸炎要註意哪些
下壹篇:返回列表
熱點文章更多>>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