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過度肥胖危害多 中醫減肥有妙招
身邊總會有一些朋友身體特別的肥胖,肥胖的群體有小孩也有大人,對於肥胖的原因也有很多種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傢的飲食質量都大大的增加,各種食物都不停的吃,也會導致營養過剩的肥胖,另外就是身體的疾病所致肥胖,身體過度肥胖危害多,來看看中醫有哪些減肥妙招。
中醫認為肥胖病多為本虛標實之癥。本虛以氣虛為主,若兼陰陽失調,可有陽虛或氣陰虛,病在脾、腎、肝、膽及心、肺,臨床以脾腎氣虛為主,肝膽疏泄失調亦可見。標實以膏脂、痰濁為主,常兼有水濕,亦不兼血淤、氣滯者。標本虛實之間,可有側重、錯雜。臨床應抓住重點,審證求因,精心遣藥,方能取得滿意療效。以下介紹中醫減肥的六種方法。
(1)化濕法用於因為脾胃功能不健全,使聚集身體的濕氣、廢物不容易得到利用或排除而積存於肌膚致成為肥胖者所謂的脾虛濕阻型。此類病人體態肥胖臃腫常會感到腹部滿脹,頭暈,面色萎黃,倦怠乏力,下肢浮腫,大便塘稀,舌苔白膩,脈儒而細滑。本型多見於中、老年肥胖病人,尤以婦女為多見。
當長期飲食不當而損瞭脾胃的功能,加之中年以後身體機能漸漸趨於減退,代謝功能也逐漸低下,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致使人體臃腫。
治則:健脾氣,利濕化濁。
處方:代表的傳統中藥方劑如澤瀉湯、二術四苓湯、防己黃蓍湯等,參苓白術散合清消飲加減。
(2)袪痰法用於痰濁肥胖者,此類患者,食欲特別好,美食主義者,平時應酬飲酒多,體重乏力,嗜睡懶動,伴有眩暈,胸悶,或婦女不孕,閉經,舌苔膩或黃膩,脈弦滑所謂的痰濁中阻型。古人有肥人多痰之說。此型多因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濕熱內生,濕為熱蒸,煉液為痰,痰濁阻滯脈絡,絡脈不通,膏脂瘀積,形體肥胖。
治則:理脾化痰。
處方:輕者用二陳湯合澤瀉湯、三子養親湯加減。陳皮、半夏、伏苓、菖蒲、遠志、澤瀉、冬瓜皮。重者用控涎丹、導痰湯等。
(3)利水法用於脾虛濕阻型肥胖者腹脹,下肢浮腫甚則全身皆腫,小便不利,苔白薄質淡,脈沉緩。有微利與推逐之分。微利用五皮飲、導水伏苓湯、小分清飲,嚴重的用舟車丸、十棗湯之類。代表性方藥有:五皮飲(桑白皮、橘皮、生薑皮、大腹皮、赤伏苓皮);五苓散(澤瀉、伏苓、豬苓、白術、桂枝);導水伏苓湯(赤伏苓、麥門冬、澤瀉、白術、桑白皮、紫蘇、木瓜、大腹皮、陳皮、砂仁、木香);七皮飲(大腹皮、陳皮、伏苓皮、生薑皮、青皮、地骨皮、甘草皮);以上藥煎水服用,以利濕消,理氣健脾。
(4)通腑法以輕度軟便為主。多運用於喜好吃肥膩厚味或油炸所致肥胖者。此類病人大多屬於中廣型肥胖,多食,很容易肚子餓,面紅怕熱,口幹思飲,大腹便便,大便容易便秘或幹結,不喜運動,一動就喘,舌苔黃厚膩。此型多見於青少年、孕婦及產後發胖者所謂胃腑積熱型。
中醫認為:脾胃為倉廩之官,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納之物經胃內腐熱,其精華部分由脾運化輸佈至五臟六腑、經絡、四肢百胲,來營養全身。如果由於進食過多,所食之水谷化生精微亦多,脾氣運化輸佈精微物質的負擔過多,超過脾氣的運化功能。這不是因為脾氣不足,而是一種超負荷的表現,這裡稱為滯脾。結果不能被脾氣輸佈的精微物質瘀積於體內,化為膏脂,而形成肥胖。
治則:清胃瀉熱,通腑化滯。
處方:可選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或單味大黃片,小承氣湯合清通飲加減。